GIGYF1编码接头蛋白Gyf家族的成员。它与生长因子受体结合10 (GRB10) 结合,这是另一种衔接蛋白,可与活化的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受体结合,调节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传导、代谢反应。除此之外,GIGYF1还参与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R)的信号传导途径,能够促进IGF1受体的磷酸化。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与GIGYF1基因关系: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遗传性神经发育障碍表型,常发生在儿童发育早期,其核心症状为社会互动和沟通缺陷以及重复刻板行为。GIGYF1最早被发现与ASD相关是在2014年,有学者通过对Simons Simplex Collection(SSC)队列的2500多个家庭进行筛选,在3个无关系的ASD患者中发现了3个新的基因破坏性变异(LGD变异)。之后的更大样本量的实验中也证实了GIGYF1新发LGD变体在ASD患者中的全基因组显著富集,且在其他与智力障碍和发育迟缓(DD)相关的神经发育障碍中也是如此。由于这些高外显率基因内的致病变体极为罕见,大多数ASD风险基因的确切突变和遗传模式以及表型关联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的。更重要的是,GIGYF1如何参与支持神经发育的机制尚不清楚。
中南大学研究团队最新发现:填补了对ASD致病机制认知的一块空白
今年8月,中南大学郭辉、夏昆和谭洁琼等带领各自的课题组合作在《J Clin Invest》杂志上发表了题为“GIGYF1 disruption associates with autism and impaired IGF-1R signaling”的研究论文,结合遗传学、cKO模型和分子研究揭露了GIGYF1介导的IGF-1R/ERK通路在ASD发生中的作用。利用GIGYF1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研究者们发现,发育中该基因的单倍体不足会导致显著的社交障碍和一定的重复刻板行为,但没有表现出明显认知障碍。而GIGYF1敲除会导致更严重的社交障碍和认知障碍等表型。在早期皮层神经发生过程中,GIGYF1的缺失会导致上层皮质神经元数量减少,伴随细胞周期S期的延长以及浅层皮质神经元的减少。这些结果提示,GIGYF1可能是IGF-1R循环回收的调节因子,它的功能中断导致IGF-1R/ERK信号通路的失活,质膜中IGF-1R的表达降低,从而影响下游ERK信号通路活性,这很可能会破坏大脑发育早期的神经前体细胞的正常细胞周期,进而影响神经发育和出现自闭症行为。该研究不仅填补了对ASD致病机制认知的一块空白,也为评估和预防与GIGYF1缺陷相关的ASD提供了可能。
原文:https://www.jci.org/articles/view/159806/pdf
集萃药康开发了基于GIGYF1基因的KO/CKO小鼠模型,以助力ASD、DD等神经发育相关疾病研究。
GIGYF1小鼠模型品系推荐
品系编号 | 品系名称 | 类型 | |
T009841 | Gigyf1-KO | Knockout (KO) | |
T009291 | Gigyf1-flox | Conditional knockout(cK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