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活动&资源> 技术资源中心 > 生物通>

疾病模型:皮肤癌小鼠模型建立

皮肤肿瘤(skin tumor)是发生在皮肤的细胞增生性疾病,较常见的皮肤癌包括黑素瘤、鳞状细胞癌以及基底细胞癌。建立准确的肿瘤动物模型,对于皮肤癌的机制研究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一、黑素瘤动物模型构建方法:

黑素瘤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可分为自发/UV诱导模型、基因修饰模型以及同种/异种移植模型

(一)自发/紫外线诱导黑素瘤模型

【造模机制】基于特定的遗传背景,某些物种可以自发出现黑素瘤病变。

【模型动物】南美负鼠、安哥拉羊、小型猪。

(二)诱发性黑素瘤模型

1.紫外线诱导黑素瘤模型

【造模机制】基于特定的遗传背景,某些物种可以在UV诱导下发生黑素瘤病变。

【模型动物】剑尾鱼、南美负鼠。

2.同种/异种移植黑素瘤模型

【造模机制】黑素瘤B16是C57B16小鼠耳根部自发出现的肿瘤。将黑素瘤细胞通过皮下,静脉或腹腔接种的形式注入受试小鼠体内可以构建相应的黑素瘤动物模型。将人类皮肤移植入免疫缺陷小鼠后,采用致癌物涂抹或UV照射方式,可诱导黑素瘤产生

【模型动物】小鼠。

>>>皮肤癌CDX模型

(三)基因修饰黑素瘤模型

【造模机制】黑素瘤转基因动物模型的机制与其他基因修饰疾病动物模型类似。

【模型动物】UV反应性小鼠黑素瘤模型、MT/ret转基因小鼠。

二、基底细胞癌动物模型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可能是从原始上皮性胚芽细胞衍生而来,主要由间质依赖性多潜能基底样细胞组成,是一种向表皮或附属器官分化的低度恶性肿瘤。BCC动物模型分为自发性动物模型和基因修饰动物模型。

(一)自发性基底细胞癌模型

【造模机制】随着年龄的增长,犬、猫可以自发出现BCC,具体机制不详,推测与日光的过度照射有关。

【模型动物】犬类多见于老年犬,尤以贵宾犬、可卡犬居多。

(二)基因修饰基底细胞癌模型

【造模机制】目前认为,BCC的发病主要与Shh信号通路(sonic hedgrhog signaling pathway,Shh)异常激活有关。该通路主要包括Shh、Pic、Smo和Gi等分子。Pc和Smo均为多次跨膜蛋白,静止状态下两者形成复合体,Smo活性被Pc抑制。Shh与Pc结合则Pic对Smo活性的抑制消失,Smo激活转录因子Gli并引发细胞内的瀑布效应,该通路表达异常可导致BCC的发生。近年的研究还发现,Notch信号改变也与皮肤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通过转基因或基因敲除技术,使小鼠高表达或不表达特定基因,可以产生基底细胞动物模型。

【模型动物】转基因小鼠。

三、鳞状细胞癌动物模型

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是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鳞状细胞癌动物模型分为化学诱导模型、移植模型以及基因修饰模型。

(一)诱发性鳞状细胞癌模型

1.化学诱导鳞状细胞癌模型

【造模机制】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l-oxide,4NQO)是一种前体致癌剂,在体内通过4NQO还原酶的作用形成近致癌物4-羟氨基喹啉-1-氧化物,进一步经脯氨酰基化作用代谢为终致癌物4-乙酰氨基喹啉-1-氧化物,最后与靶器官DNA亲核结构结合,形成DNA加成物,使小鼠第7号染色体上H.rasl基因第12位密码子发生G-A转换,损伤染色体,并最终导致鳞状细胞癌发生。

【模型动物】小鼠。

2.同种/异种移植鳞状细胞癌模型

【造模机制】将人SCC组织或癌细胞接种于免疫缺陷小鼠背部、前肢腋窝、腹股沟区、侧胸壁或舌下,可在局部产生SCC。

【模型动物】目前常用的动物包括裸小鼠、C3H、ICR、NC、BALB/c、C57BL/6、SCID、NOD/SCID小鼠等。

(二)基因修饰鳞状细胞癌模型

【造模机制】SCC发病机制中有众多基因的参与,高表达或不表达特定基因的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可以自发或在外因诱导下生SCC。

【模型动物】小鼠。


相关阅读推荐:

1. 集萃药康APC-Min肠癌动物实验模型小鼠,助力肠道肿瘤研究!

2. 最新研究:小鼠动物模型实验肾上腺素A型受体2(EphA2)与鼻咽癌(NPC)治疗发现

3. 两种常见自发肺癌动物小鼠模型品系构建|肿瘤临床前研究重要工具

4. 乳腺癌三种实验动物小鼠模型选型说明书

5. KRAS G12C突变小鼠模型助力KRAS G12C靶点抗癌新药研发

6. 肿瘤模型之胰腺癌动物小鼠模型该如何选择?


上一篇:储军课题组开发出新型荧光探针为小鼠等模式生物研究带来新变化 下一篇:小鼠禁食模型怎么建立的
联系客服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