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活动&资源> 技术资源中心 > 生物通>

失眠小鼠模型的建立原则

 随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我们常常依赖于使用动物模型来验证实验假说和临床假说,以便更有效地认识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研究防治措施。因此,使用动物模型成为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催眠药物的研究也不例外,与其相关的失眠动物模型也成为催眠药物评价的主要载体。

  一、中医理论失眠动物模型

  1、物理因素所致失眠模型

  由于此模型在病因上接近临床,无人为直接干预机体生理过程,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是中医理论造模法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使得造模的成功率并不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模型的使用。

  2、化学因素所致失眠模型

  此造模方法相对简单,且成为利用西药制作中医疾病模型的例证。但是中医病征并非单一因素所致,想要达到病征结合造模还需作进一步的改进。

  二、西医理论睡眠剥夺模型

  此类模型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使得动物应激或影响睡眠相关物质及脑区,最终使得动物总睡眠时间减少、入睡困难,从而模拟临床失眠病人的症状。

  1、物理因素所致失眠模型

  此类造模法主要有平台法、强迫运动法以及刺激法3类。

  (1)平台法

  平台法中最多见的是小平台水环境法,其原理是利用大鼠进入快速动眼睡眠(REM)时,全身肌紧张性下降,使得面部沾到或浸到水面而突然惊醒,此行为可反复发生,这样就选择性破坏了REM。但此类实验除了剥夺睡眠外,还使动物受到孤立、制动、浸水等一系列刺激,必定会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而干扰实验结果。

  (2)强迫运动法

  此法的共同特点是通过动力装置迫使大鼠不停地运动,使其无法入睡,较有代表意义的是水平转盘睡眠剥夺法。其优点在于睡眠剥夺效果明显,剥夺的时间及强度也易于掌握,且重复性好,无须实验人员随时观察,使得工作强度大为减轻。但是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的一系列应激反应也可能会干扰实验结果。

  (3)刺激法

  刺激法主要是利用触觉、声音或光线刺激,使动物无法进入睡眠,可以通过轻轻拍打大鼠笼子或利用声音刺激促使大鼠保持清醒,必要时还可用铅笔或用手直接触摸大鼠,可建立慢性不完全性睡眠剥夺模型。虽然此类方法刺激强度相对其他方法较小,操作也较简单,但仍有可能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而影响实验结果;再有就是触觉刺激工作量较大,不适合长时间造模。

  2、化学因素所致失眠模型

  根据西医理论使用化学制剂制作的睡眠剥夺动物模型,均通过抑制中枢的促睡眠物质或毁损睡眠中枢相关的神经末梢来造模,造模原因确定,有助于催眠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但是在技术上必然涉及到中枢的微量给药,由于脑部结构微妙而精细,为不损伤其他脑区或避免过犹不及,给药时须严格按照脑部定位图谱定位,

同时要严格控制给药剂量和速度。而且由于均为有创性方法,术后的抗感染将必不可少,由此就增加了实验的复杂性。再者,为保证模型制作成功率,严格上应在实验结束后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鉴定给药部位的变化是否符合要求。

  相关文章推荐:失眠小鼠模型制备四种方法

  

文章来源

  李海静,高月,刘萍,马增春.失眠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中国药理学通报Chinese Phama cologicalBu lletin 2007 Apr 23(4):437~40

 

 


上一篇:NSG小鼠模型哪里买 下一篇:药康生物推出全人源抗体转基因模型NeoMab™及服务平台
联系客服
提交